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润心音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音】辛酸育女记

精品 【心音】辛酸育女记 ——我们教育子女的成功与失败


作者:傅冬 秀才,1186.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53发表时间:2014-11-05 17:48:16
摘要:我们养育第一个孩子取得了成功,第二个却失败了。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宝贵的,在此与大家共享。


   “那关我什么事?”一个凶狠的冷漠的声音,使我气血上涌,使我愤怒到了极点,喉咙发粗,就要开骂。然而我还是忍住了,我想到手里抱着生病的孩子,一旦吵起来,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为了孩子,就吞下这口恶气吧。我的喉咙由于憋着怒气,也因为大声的嘶喊,干的难受,像要冒烟似的。
   一路上就那么苦苦的撑着,好不容易挨到了阜宁。
   一下汽车我就抱着她几乎是跑着奔向了县医院,挂了急诊号。
   一位中年女医生为她量体温,观察,问情况。我将硕集医院的结论告诉她, “不像,”她摇摇头:“他们有什么根据?七天后得病就一定是破伤风?得破伤风的孩子哭的时候嘴张不开,硬是窝着。”说着她还做个样子给我看。“你的小孩哭的时候嘴张的很大。不过,还要观察几天看看。”听了她这话,虽然还不十分肯定,但是我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了,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接着她又问我是第几个孩子,是男的还是女的。“太小了!”她说,“太小了!”她又重复一遍。她虽这么说,还是十分认真的为我们的小二子又观察了一遍,开了药,接着去打针。
   打针的医生和前一个医生一样问了那些话,是第几个孩子?是男的还是女的?接着她重复前一个医生的话说:太小了。
   当时我就纳闷了:孩子生病和看病和第几个有什么关系吗?男的女的生病又有什么不同吗?
   “求求你给她治吧”我一时弄不清她们的意思,我就只有恳求地对她们说。
   “当然要治。”说着她在她的屁股上打了一针,她顿时“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听起来不像一个刚出生七天的孩子,倒像是有三、四个月小孩子的哭声。
   我顿时心又宽了一点。
   孩子安静了下来,由外婆照应着。我开始咀嚼回味那两个医生问的那句话和说的那句话。大概可能有两个意思。一是不能排除有破伤风的可能,或者有其他的重症;人太小了,抵抗力差,治疗是有困难的,没有十分把握,所以把话说在前头。二是人太小了,又是乡下的,不给她治又是常有的事。大概有很多人家把这么小的女孩患重病就不给治的,死活就任由她的命了。我估计那两个医生都有这个意思,只是没有说出来罢了。
   而我却是万万不能这么做的。
   大概打了一天的针就退烧了,以后就只喂了点药给她吃。
   孩子外婆让我上街买了一个搪瓷碗——这是一个祈祷吉利的行为,期望孩子平安,将来用这个碗吃饭。我们就喂了一些糖水给她吃,至于接下来她吃什么,暂时就不想了,先保住命再说。
   幸好第二天她妈妈带着姐姐也到了阜宁医院。
   二舅到家时,并没有按照我的要求守口如瓶。她妈妈问她病情的时候,二舅说的含含糊糊的:肯定带她看吧,已经转到阜宁去了。她妈妈一听吓坏了,第二天下午就来了。因为“肯定带她看吧”这句话,就意味着人已经没有什么把握看好了,只是尽点力给她看看而已。这是本地的一句套话,大家都明白的。
   据她妈妈回忆,当时是二舅用生产队的小木船将她妈妈和大姐送到王滩码头,把船交给码头上一家人家看着,带着她们上轮船到了阜宁。也幸亏她妈来了,否则她还没有吃的,这两天只喝了点糖水。她妈妈的奶液涨的难受,如果再不给她吃奶,弄不好会就把奶涨得没有的。那就只有把奶白白地挤出来,而她却只能在阜宁喝糖水挨饿。
   她的妈妈刚到,一刻也未停,就给她喝奶。我见到她贪婪的大口吮吸,我才真正的放下心来,她妈妈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大概第三天或第四天,征得医生的同意,我们就回家了。这天我们早早的就起来了,上了宝应班的轮船(那是当时唯一的交通工具,来阜宁时也只能乘这个轮船),到了王滩(那是当时离我家最近的一个码头,步行要四十五分钟),又由二舅用那条小船把我们全家和外婆划回家。
   在医院的那几天,不用说,我们都是睡不好的。一来担心她的病,焦虑难眠;二来,就那么一张小床,即使天很凉快也只能睡两人。床只能给她和她的妈妈、姐姐睡,其他人就坐着,白天再找机会躺一会儿。那几天的日子过得很辛苦。
   那个中年妇女不幸被硕集医院的庸医误了性命,虽然给我们带来一场虚惊,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转机;否则,他们把我们的二子当做破伤风来治,也许就给治的没命了。
   从阜宁医院回来不久,我又折腾回成都去办调动手续。她虽然大病刚愈,我还是不得不离开。不过,此时我已不再焦虑,一来她病好了,不是破伤风;二来我很快就会调回来的,不再有后顾之忧了。
  
   二
  
   我们那里有一句语法不完整的俗话说,一娘生九等,意思就是一个母亲就可以生出性格完全不同的子女来。这确实如此。
   她与她的姐姐性格完全不同,姐姐温文尔雅,而她自小就表现得比较泼辣,这大概是天生的的因素是主要的。她的姐姐出生时在门口呆了很长时间,而她却急不可耐地钻了出来,他的弟弟也和她姐姐一样,也在门口呆了很长时间。弟弟虽是男的,性格也比她柔和。这也许是出生的季节不同的缘故吧。姐姐和弟弟出生在冬季,而她则出生在中秋。我本来以为这是唯心主义观点,但现在我想想还是很有道理的。出生季节完全不同,孕期也必然很不相同。在那个时代,尤其是在乡下,母亲的饮食品种也不一样了。这一点,必然会影响婴儿大脑的结构。当然,季节不同引来的其他因素如气温,环境和衣着等等,都会或多或少的对婴儿的性格有些影响。
   但是,我更相信我们几个长辈的影响。因为人的认识是由外面的世界情况决定的,人的幼年和少年当然也是如此。这个外面世界的情况,就是指周围的环境和她的父母,祖父母等人的影响。我们的小二子当然也不例外。
   因为有了两个孩子,外婆和她的妈妈,主要精力放在她身上了,这使她的姐姐心理感到不平衡,向我诉说外婆和妈妈不喜欢她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至于小二子本人,在我的直觉上,她除了太小之外(人太小当然不易讨人喜欢),没有其他理由叫我不喜欢她。每次从阜宁回到家,首先迎上来并甜甜地喊爸爸,又送嘴巴吻的是她姐姐。而她呢,多数情况是在外婆的怀里。于是,我理所当然的首先抱起她的姐姐,因为她的姐姐已经在我的心里占去了大部分的位置。我本来就不再希望生第二个孩子的,她的到来自然就不会像她姐姐那样令我高兴。原因很简单,我太穷了,养不起。而她的姐姐在家由于受到突然的冷落,见了我当然就粘住不放。但在我心中绝不意味着我不喜欢她。我从阜宁回来,徒步走了三个多小时,长达四十里路的我,虽然那时还是三十几岁,已经十分疲倦。抱了姐姐,再也懒得去抱她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这就给人一个印象,好像我不喜欢她。她的外婆则公开地叫出了这个问题,向所有的家乡人宣传我不喜欢她。到了她三四岁时,她就该懂得这些了,结果,她和我的感情就渐渐地疏远了。对于外婆的这些宣传,我非常不高兴,因为这不是事实。不管怎样,就算我真有这个趋势(如上所述,我只承认有这个趋势),外婆也不应该这么宣传,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宣传。因为这无疑会加大我们之间的裂痕,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样宣传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她和姐姐不同,非常贪玩,不爱学习。尽管我们也想和她姐姐一样尽早地把她送到学校去,可是老师不收,并说不管她多聪明也不收。
   外婆不主张她读多少书,她仍然是旧社会的那一套,女孩子就不该读书。“不读书又怎么样?一样可以找到工作!”当我狠心抓她学习的时候,外婆曾两度地用这话来阻挡我。“读书就要被分配出去,总是要留一个在身边吧?”外婆的言下之意就是,不让小二子读书,国家就不会分配,就留在父母身边,我们将来老了就可以由她来照顾我们了。我毫不怀疑外婆的好心,也佩服她想的周到。但是,这是旧社会“养儿防老”的落后思想,也是一个很自私的思想。为了自己老了有人照顾,就不惜牺牲自己儿女的前程,即使在古代也是不提倡的。我当时很反感,坚决不赞成。她一直是外婆带着的,既然外婆有这个思想,当然不会积极鼓励她读书,也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她,日子久了就形成不爱读书学习的习性。既然不爱读书学习,小孩子也必然会贪玩。
   她的这种特性直到现在为止,我仍然不认为是天生的,而是我们没有及时抓紧教育,甚至是宠坏的。
   共产党曾经有一句名言,说是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咋一听,这话似乎荒唐,有点蛮不讲理的味道。但是细想起来,却是很有道理的。说到某些落后的群众或某些群众落后(那些犯罪行为和犯罪分子除外,他们不能称之为落后的群众),那实际上是干部也就是官员的观点,那些埋怨的话实际上也是出于他们之口。群众中的落后观点和落后的人,是由这个社会,是由客观环境造成的,并不是天生的。环境如此复杂多样,人们的经历又都是千差万别,要想统一到一个思想上和一个行动上,谈何容易。有些人坚持自己的想法和主张,就是落后的吗?就算是你的主张和政策是对的,也得说服教育他们,而不是大帽子一扣甚至武力镇压就了事;就像当前的暴力拆迁一样,永远不会有好结果。如果这么简单,还要你共产党员做什么?干嘛还要你们这些当官的?如此简单粗暴的做法和说法,这就说明你这个干部是落后的。因为你是干部,是官员,拿着人民的血汗钱,就应该高标准严要求。所以,共产党老祖宗说的那话是有道理的。
   我说了这许多不是废话的废话,只是想引用那句话和那个道理。我是要说,没有不成人的孩子(发育不正常的除外),只有不称职的父母。无论是天生的顽劣还是一出娘胎就是内向的,都是可以改造的。刚出世的孩子大脑是一张白纸,孩子长大了要融入社会,以后纸上会写些什么东西,全靠父母的引导。如果父母放弃,或者不得法,或者是错误地去引导,那么,孩子的成长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变得很坏,或者不成人不成才的可能性就会很大。反过来,孩子成才的几率就高。纵观中国历史,孟母三迁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我自己就是一个极端内向的孩子,在我老家那个封闭的环境里,我硬是被我的奶奶骂出来的。走出那个环境涉入社会以后,我牢记奶奶的责骂,下决心痛苦地改造自己,才使我后来能够有所作为。虽然有我这个成功的例子,但是我坚决反对以责骂来代替引导和言传身教。我的奶奶实际上是无知的,她的成功实在是因为当时的特殊环境,也因为是我这个具体的人,才偶然有效的。在当今社会,用这种方法,绝无成功的可能,只会变得更坏。
   前面说到我们的二女儿(直到现在我们还叫她小二子),天性活泼顽劣;但是活泼顽劣不等于不肯学习和读书。但后来在她身上发生的一系列问题,使得她的读书生涯止于初中,责任完全在我。先是引导和教育不得法,收不到效果;接着就放弃,听天由命。
   为了生活,谁都忙;无论哪个人压力都很大,很累;那个时代,都很穷。这些都不是理由,客观条件不可能总是尽如人意的。我没有能够像对待长女那样待她,因为是第二个,在情感上就没有那么亲近。如果我能够做到像第一个那样,我的小二子一样能够成为大学教授。
   我后来常常埋怨我的岳母(前面我已经说到她了),她对小二子的影响是我最无奈的。要么我和她翻脸,把小二子夺过来,不让她影响;要么我就放弃。我那时无奈地选择了后者,也许是我的性格和当时的家庭情况决定了我只能这么做。然而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还是前面说过的那句话,如果我能够像对待长女那样对待她,外婆和社会上的影响就会大大地降低,完全有可能读到大学。
  
   三
  
   我从成都调回来后,痛痛快快的在家休息了十几天的时间。调回老家,我的未来会怎么样,我连想也没有去想。经过16年的磨练,我对我自己充满了信心。未来的那许多的未知数,我总会找到足够的方程式来解他们;而从此以后,家庭的后顾之忧就离我而去了。我的心底不禁大宽,这期间,我的心就全部放在她们母女二人的身上了。所以,这一段时间里,她还是挺好的,活泼可爱。
   我进城上班时,她妈妈也“满月”多时了。那时的产妇过了一个月,产期就结束了。不管你身子是否受得住,再也不能享受产期待遇了,她的妈妈当然也不例外。吃的也当然不好了,和平常一样;不管身体怎么样,什么事也得去做。哪里有现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尽管那时国家规定的产假是56天,但农村妇女享受不到,因为农村太穷了,杂事,农活太多,容不得产妇休息那么长时间;也供不起那么多好吃的东西(哪里说得上是什么好吃的东西?只是一些馓子和烧饼而已。不过在那时有这些东西吃也是很不错的了)。她的妈妈当时也只能吃馓子烧饼这些东西,这个规矩直到现在还是这样,产妇的状况改善并不多。当然,改革开放多少冲击了一下农村,稍微富裕一点的人家产妇休息时间长了一点,吃的也好了一点。
   一个月后,她的妈妈就再也不能整天带着她了;我也到新的岗位去适应新的环境。中秋的天气日渐寒冷,她得不到应有的照应;护理也不得法,很早就把她裹的紧紧的放在摇篮里,使抗寒能力大大下降,以致使她经常感冒。
   上班后的第一个星期天,我当然的回到乡下家里,一到家我首先关心的是刚满月不久的她。只见她躺在摇篮里,穿着很旧但却很厚的棉衣(我现在想,大概是她姐姐穿过的吧),淌着眼泪,似乎是在睡觉,但并没有睡着。我刚刚想抱抱她,可外婆说小二子生病了,发热呢。我用手一摸,果然很热。她并没有哭,但却似哭非哭的样子,只是没有哭出声而已。我用嘴亲了她一下,她木然,没有笑。当然,她太小了,才一个多月,又发着高烧,一定是非常痛苦的,只是不会说罢了。

共 24484 字 5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部有关教育成长的时代画卷。文章里总有一个颇具引力的核,牢牢抓住读者的心。当读者徐徐展开它时,即刻成为其中的行船人,一颠一簸地行进在爱的时间长河里,五味杂阵。“我”有三个子女。天性泼辣不羁二女儿是在那么不巧的年代呱呱坠地。连接生婆也没得选择。她的成长注定多难多磨。生病,寻医,糊里糊涂地治,最后终于死里逃生。为了生存,女儿只得托给在旧社会长大的外婆,注定子女教育的失败。长大只得进父亲的单位。即使后来,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因自身条件的局限,只能默默地在最普通的岗位。只是,无论经历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教育,最终,每个人,都不得不独立,从上一辈手中接过接力棒,继续开始下一个循环。时代决定教育,教育决定命运。而每个人,合起来,作为一个集合,又决定了时代的发展。生命就是这样循环互动,一如天体间的奇妙运行。作者文字朴实,没有刻意的渲染和雕琢,通过二女儿的成长教育,不动声色地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象,也道出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真谛。我真心说一句,你很爱你的三个女儿,你也尽了父母最大的负责。不必喟叹,更不必愧疚。问好作者,欣赏美文。【编辑:小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1106003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傅冬        2014-11-05 20:36:51
  谢谢小乙编辑的辛苦,谢谢你的精彩的编者按语,你写得太好啦!
2 楼        文友:冰梅        2014-11-06 10:03:32
  行云流水的叙述,不急不缓,正如小乙说的没有刻意渲染和雕琢。道出了一代人成长的风雨历程。无论父母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孩子的健康与平安就是父母的骄傲和业绩。也折射出了时代的发展烙印和对子女教育的启迪。问好傅冬老师,感谢赐稿!
自幼酷爱文学,笑看世间百态,广交天下朋友,共谱华丽辞章!
3 楼        文友:冰梅        2014-11-06 10:08:35
  特别感谢小乙的精彩编者按。提纲振领,言简意赅,概况力广,洞察力强,不愧是心音的精英编辑!道一声,辛苦了!遥握!
自幼酷爱文学,笑看世间百态,广交天下朋友,共谱华丽辞章!
4 楼        文友:赵亚亚        2014-11-06 11:25:29
  我是1975年出生的,没念多少书的人自有他们的活法。为人父母不必太自责。我们还有自己的事业、人生,而不仅仅是家庭和孩子。孩子多,人忙,照看教育不周是在所难免的。祝您身体健康。
5 楼        文友:傅冬        2014-11-06 12:43:01
  谢谢赵亚亚文友的光临,谢谢你的理解与支持!谢谢你的鼓励!祝文友秋安!
6 楼        文友:傅冬        2014-11-06 13:10:32
  谢谢冰梅社长的两次光临,谢谢你的精彩的点评和鼓励!你关于父母和孩子的论述非常正确!为人父母所盼的正是儿女们的健康与平安啊!祝社长秋安!
7 楼        文友:小乙        2014-11-06 14:40:36
  一直没有来得及留言。因为昨天改稿。傅冬老师,您好。您的文章我很喜欢,有时代感,有纵深感。正文学。
小乙
8 楼        文友:傅冬        2014-11-06 15:16:19
  谢谢小乙的点评和厚赞,能得到你这样的年青人的赞赏我非常高兴,再一次地感谢你辛苦的编辑!
9 楼        文友:石寸雨        2014-11-17 18:11:28
  老师,您真是世上最好的爸爸了。
文学比海,我愿做一滴水。
10 楼        文友:傅冬        2014-11-17 19:25:57
  谢谢石寸雨文友的再次来访,谢谢你对我的夸赞。确实,我虽然不如你夸赞的是世界上的最好的爸爸,但是作为爸爸,我尽到了最大的责任,我问心无愧。祝文友健康快乐,祝冬安!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