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丹枫】日落黄昏(小说)

精品 【丹枫】日落黄昏(小说)


作者:苏十 童生,848.9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402发表时间:2018-07-18 14:09:16


   后来去找农技站,他们说他们那是引种失误,也是受害者,种子是真种子,那是从湖南那边引进的种子,那种子不适合我们广西的气候种植,只属湖南那边的气候。而遗传一号是作中稻用的,不是作早稻用的。
   那是九五年的事,后来只赔得几百块的肥料种子费。那时候的农民法律意识很薄弱,又不懂得上告索赔种植方面的东西。
   同时德龙也养了几头猪,但是他每养三头或五头,不是阉时死就是病死,总之每养一批猪都会死去一只或大或小的猪。搞得德龙都不敢养起猪来。
   廖老木对德龙说,这就是你的命哟!但是怕了就不养,这样也不对。死了就不养那怎么行?怕也不行,死,也还是要养的,养猪是攒钱下筒,积少成多,不养猪哪有钱来起房屋?
   廖德龙后来又去借亲戚的钱来养鸭,开始时他养一百只,每只鸭苗从小到出栏,需要吃十三至十八的混合全价饲料。第一批一百只杂交樱桃谷鸭他仅饲养了六十五天,就全部出栏,这一百只鸭给他带来了将近一千元的利润。于是德龙又购买了第二、第三批鸭苗回来饲养。而且规模一次比一次大。
   二00三年一次禽流感,把德龙的鸭场给收拾了。除了死去好多鸭子,剩下的养好养大也没人要,没人吃。整个广西,乃至全国,人人将近一年不吃鸡鸭鹅肉,德龙鸭场亏了二万多元,种种原因鸭场终于破产。
   禽流感给养猪养牛的养殖户带来了喜讯,肉猪市场一路畅销,市场价格稳定并呈向升趋势。
   廖德龙与老婆小玲经过反复商量,决定去银行贷款二万块钱回来进行养猪。那时能在农村信用社贷二万元钱是很不容易的事儿。
   德龙是个善于学习善于钻研之人。他听人说广西的瘦肉型猪养殖大得快,肉料比才1:3,但得有技术才行,不然的话还不如养本地土猪。
   廖德龙跑到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去请教专家,终于摸索出了一条养殖瘦肉型猪的经验来。
   他又跑武鸣双桥、里建去走访那些养殖瘦肉型的大户,跟他们学习经验,跟他们要猪苗回来饲养。
   那时瘦肉型的猪有二元杂交,有三元杂交的,但最好的是广西贵港扬翔畜牧有限公司出品推广的“龙宝猪”,它的肉料比价低,好饲养。
   那时有一句话: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三
   廖老木耙整好秧田地,把轭头从牛脖子上解开,把牛牵到旁边一块长满野草的水田里,对着那头老母牛说,你在这里慢慢啃着,不许乱跑,听话啊!
   转身回到刚耙整好的那田头,把耙架上的泥土擦洗干净,放到别的空地上。然后掏出一支烟,点上贪婪地吸着。
   这是近村子旁边的一畦凹水田,一下雨就有水。是村子里专门拿来作育秧苗的基地,每家每户都分得几分的田块。
   廖老木吸着烟,拿着眼望了眼前的那一畦田,只见才有七八块小田耙整好,其它都是长满野花野草。
   “看来今年种田的也没有几户人哦!”廖老木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他每次看到那些成片荒芜的田地,心里都有种说不出的惆怅来。
   “卖猪肉啰,卖猪肉啰……猪肉啰!”一阵嘹亮的叫喊声从村子里传来,声音飘荡在村子的整个上空。
   廖老木在另一块水田里,用水胡乱地把沾满泥巴的裤管擦了擦,走过去背起铁耙子,牵着牛儿往家中走。
   村子中央的大榕树底下,杀猪佬阿标停好摩托车,拿两个饲料编织袋放到树底下那块用几根木格子钉成的小木排上,又拿一张油腻的塑料铺在编织袋上,然后从摩托车架子上拉的箩筐里把猪肉、猪下水、猪脚等摆到上边。
   不一会儿,从村子里各条小巷道走出稀稀拉拉一些人,那些人多是六七十岁的老头老妪,大伙疲沓着脸,围着地上的猪肉边看边嘻嘻哈哈地说笑着。男人们先问阿标拿烟来抽,阿标拿着抹布把油腻的手擦了擦,然后从裤袋里摸出一包真龙香烟,给到场的男人们一一发烟,一边发一边说些别的事儿,发完顺手把剩下的烟盒放在猪肉摊上。
   男人们慢悠悠地吸着烟,并不急着买肉。一些老太婆们买好了猪肉的也不急着回家,站在旁边看着别人买肉,同时又指手划脚地说,要这边的肉才好吃,前胛的肉多嫩多甜,后腿的肉渣味多。
   每天早上九点多钟,杀猪佬阿标就会拉着猪肉来大榕树下卖。卖到十点多钟,他一走就再也没有别的杀猪佬来卖猪肉了。哪个要是错过时间不能买,就只能晚上打嘴了,或是想吃肉得去丁当街或那桐街才有了。
   村子最热闹的也就是早上买猪肉这一时刻。
   四炮伯一来到猪肉摊,便伸手拿那烟盒,打开,里边一支烟也没有。他朝正在忙称肉的阿标说:“老标,没有烟了呢!还有没有?没有我就不买肉了!”
   阿标一边称猪肉一边说,“有,有,等一下下。”一边对买肉的容婆婆说,五块钱,差一点。放下秤杆从口袋又掏出一包烟来递给四炮伯,同时拿过小食品袋装上刚才称好的猪肉,递给容婆婆。
   容婆婆说,你刚才不是说还差一点吗?补给我没有,昨天你给我的不够秤,我回去称了少了几钱没够呢,你今天又想少我……
   阿标笑嘻嘻地说,容婆婆,没有吧!难道是我昨天看错了?来来,你看今天补这么多给你够了吧?说着拿刀子割了一两多的半肥瘦猪肉放进称好的食品袋,递给容婆婆。
   容婆婆开了钱,心满意足地往旁边站开。
   四炮伯接连抽了三支烟。然后翻了翻摊上的猪脚,对阿标说,我想要买猪脚。
   阿标笑着说,好哇,吃猪脚脚后跟有劲儿呢。
   四炮伯翻了又翻那只猪脚,对阿标说,“我想买猪脚,只要猪脚不能带骨头……”
   阿标一听,立马唬着脸说,“天呀这样的废话你也能够说出口,你叫我该如何切给你?”
   四炮伯说,人家城里都可以这样卖的。
   阿标更气了,“人家城里有这样卖你去城里买吧,我们这里没办法呀!”
   四炮伯说,你到底卖不卖?
   阿标说,你的要求我无法办到,你不买就走开,不要啰嗦,你找抽啊!
   四炮伯与阿标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可开交。旁边的人议论纷纷的,但没有人站出来阻止他们吵架,没有人敢出来说句公道话。大伙儿都知道四炮伯的为人,都不敢惹他。
   四炮伯是一个六十零岁的鳏夫,他年轻时做事情很阴鸷毒辣。你要是不小心得罪了他,半夜里他会去糟蹋你的农作物,或拉你家的牛到你家的水田里去踩踏那稻子,或去砍你家的甘蔗、香蕉,或用老鼠药去药死你家畜禽。村人们对他敢怒不敢言。
   在村子里,四炮伯就怕廖老木一人。四炮伯是廖老木的堂弟,从小到老,老木一直可以打骂四炮伯,而四炮伯绝不敢对老木吭一声,四炮伯论体魄打架一直不是老木的对手。
   廖老木来的时候,四炮伯正与阿标一边拉拉扯扯,一边骂不绝口的。
   老木黑着脸,走上前来,照着四炮伯的屁股踹了一脚,四炮伯趔趄了一下,跌坐于地上。
   廖老木朝四炮伯吼:“吃饱饭没处消吗?来这里撒什么野?田地里的草都长到家门口了,你不去弄,来这里显摆什么能耐……”
   四炮伯一看是老木,他不敢高声,低低地说,是阿标先打我,我才动手的,你不说阿标反而怪我呀……
   老木骂道,你一张开嘴巴我就看见你喉咙了,还说你有理呢?奶奶的……还不滚回去,还不嫌丢人哩!
   四炮伯爬起来,一溜烟不见了踪影。
   阿标拿着一支烟塞到廖老木的嘴巴里,拿出打火机给老木点上,自己也点了一支,又给周围的男人们逐个发一圈。
   阿标说,我要不看他老人的份上非揍他一顿不可,几十岁的人啦,胡搅蛮缠的。
   老木吸着烟,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阿标说,木伯,你这满裤腿泥巴的,耕田去啦?
   老木说,两分秧田地,准备播稻种育秧苗哩,古语说,清明前育完秧,谷雨后插完秧嘛!
   阿标说,木伯你真是有福都不享,自找辛苦,还种什么田地的?是我早就跟儿女到城里享福去了。
   老木叹口气说,你还没到那个年纪,有些事情不是你们想象的这么容易这么美好!事非经过不知难哦,到了我这年纪你就懂啦。
   廖老木买好猪肉准备回去时,阿标问,木伯,你家那几头猪几时卖的跟我说一声。
   老木说,还没这么快,到时再说。
   阿标说,这一阵价格还往上涨一点,不过也不算大,清明前后一般猪价都是可以的。
   老木说,但愿吧,到时再说,到时再说。
   廖老木拿着猪肉往回走,路过廖德明家老祖屋时,他往矮墙边上望了一眼,无意中看见德明的老婆小何蹲在院子矮墙边嗤嗤嗤嗤地屙尿,正想走开,那女人站起来一边系裤子一边大声喊:“木伯,买肉啊?”
   廖老木只得应道,“是啊,买肉呢!”
   老木又问:“你在这干嘛呀,这老祖屋阴森可怕的,没人呢。”
   女人系好裤子,笑嘻嘻地说,我在干嘛你刚刚不是看到了吗?还明知故问的。要不要我重新再做个示范啊?
   老木赶紧打哈哈,对那女人说自己还要回去放牛呢,没时间闲聊了。
   老木一走,那女人冲着老木的方向恨恨地说,你这老木,跟老娘我装什么假正经,你和五嫂刘玉兰的事谁人不知?你们男人心里头整天想些什么老娘我心里头清楚得很,有色心没色胆,哼,你等着瞧吧,看老娘我怎么弄倒你……
   其实老木刚才心里头也是春心荡漾。尽管他已六十零岁,但对男女之事还是情趣很浓,老婆过世这么多年,他除了偶尔去街上解决问题,村里头还有五婶刘玉兰与他相好。
   廖老木心里清楚,廖德明长年在外打工,家里头的女人小何才四十几岁,夜里是耐不住寂寞的。他知道那女人跟村子里好几个男人有一腿。刚才要是自己再挑拨一下,十有八九定能成事的。
   这么想着回到家里,心里不禁有点懊悔起来,明明到嘴的肥肉自己却不吃,还装什么大头?鸟不吃鹫吃。
   这时屋里的电话忽然响了起来,廖老木刚拿起话筒,里边就传来刘玉兰的声音。
   玉兰说过些天准备从城里回来,以后不需要去城里带孙子了,她要回家种田地,让老木帮她播二亩水田的秧苗。俩人电话嘀咕了好一会儿。
   挂上电话,老木高兴得不知所措。自己日思夜想的玉兰终于回来了,虽然儿女们不同意他跟玉兰结婚,但也不反对他跟玉兰来往。
   廖老木很想光明正大地娶玉兰过门来,给玉兰一个交待。他需要时间,他需要孩子们的支持。
  
   四
   七八十年代,廖家村有一帮业余戏团,唱粤剧的。农闲或过年时节,戏团就在周边几个大队巡回表演。
   刘玉兰和廖德星是那戏团的主力军。俩人经常搭档演出,一个演公主,一个演驸马爷,要么一个演小姐,一个演富家公子。
   后来俩人结成了夫妻,真个郎才女貌的般配。谁想改革开放之后不几年,戏团瓦解分散。
   廖德星从此以酒消愁,整天沉浸在醉生梦死之中不能自拔。他一日三餐都是以酒为主食,喝酒像喝白开水一样。有时半夜醒来还喝上一杯半杯水酒。早上起床洗漱完毕什么都不做,先喝一杯水酒方才生火做饭,挑水洗衣。
   廖德星整日里酒气熏天的,有时晚上喝多喝高了就对玉兰东骂西骂,骂丑骂相的,甚至扯玉兰的头发,拿烟头来灼炙玉兰的全身。把玉兰往死里揍往死里打,刘玉兰几欲轻生,但每次想着她们那双年仅几岁的儿女,她忍受住了,为了儿女,她得活下去。
   廖德星三十六岁那年患上了严重的酒精肝病毒,最后治疗无效,终于命赴黄泉。
   是酒害死了玉兰的丈夫廖德星。三十六岁本命年,廖德星迈不过这个坎,留下刘玉兰及她的一双儿女,恨悠悠地离开了人世。
   没了男人的刘玉兰精神上一下子全解脱了,但生活中却作难了,儿女还小,她一个女人家的又不会扶犁耙地。每次人家的田地都种上东西了,可她家的田地还是没翻耕耙整,种什么东西都是慢人一拍的。
   正在刘玉兰为田地的事锁愁眉之时,廖老木夫妻俩赶着自己家的牛儿来帮玉兰耕田种地。
   廖老木那时是廖家村的生产队队长,虽说那时田地已承包到户,村人们不需要什么生产队长,但有时上级政府部门有些通知比如收提留款、山林承包确定权,交纳公购粮,集体修理水沟、修公路、生产队鱼塘承包、荒山坡地承包、村子里贫困户救济补助上报等等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还是需要生产队长来从中安排的。
   廖老木那时也才四十来岁,干活里里外外一把手很是利索,田里地里的活一天干到晚也不觉得累觉得困。
   农忙时节廖老木不但夫妻俩帮刘玉兰的忙,每年每季度村子里的困难户、贫困户的救济老木都力争为玉兰争取到名额。老木的情刘玉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廖老木记不得自己几时与刘玉兰好上的,总之那是他老婆去世以后的事儿。那时候村子里的人也曾偷偷议论过老木与玉兰的是是非非,也曾猜疑。后来时间一久,人们却也是见惯不怪的,渐渐地淡忘了此事,人们想自己家穷不忧去忧什么国乱啊?
   老木碍于儿子媳妇的面上,他与玉兰来往表面上还像老婆在世时一样,唯有夜深人静之后俩人方敢私下呆在一起。
   前几年廖老木对三个儿女说自己一个人生活孤零零的,想找个老伴儿。
   女儿红袖持中间派,三个儿女都知道父亲想娶刘玉兰过门来。她不知该反对还是该支持。她只对廖老木说,爹你看着办吧!

共 32866 字 7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7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部反映农村孤寡老人再婚问题以及孤寡老人生活故事的小说,取名《日落黄昏》特别贴切!主人公廖老木曾经是大集体时候的生产队长,在是一位德高望重有着丰富种田经验的老农。整个廖家村六十多户人家,估计还在养猪的不超过十户人家。养牛的人也没几个养了,村子里五十五岁以下的人全部离开家乡,要么进省城南宁市去打工,要么去广东海口海南;要么去隆安县城做生意,或者到浪湾华侨经济开发区去进厂干活。养猪种地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要想有钱花只能往外边跑,往城里跑。一些人在南宁市里买了房子,把老人和孩子都接往城里去了。就算买不了房子,他们也会租房来住,总之宁可做城里狗,也不做乡巴佬。三四十岁的人在浪侨开发区不是买了房子,也是租了房子在那儿居住,尽管开发区与廖家村相隔才十三四公里,但年轻人下了班都不愿意往家中跑。村里许多人家的房屋都是长期无人居住的,就是有也是几个七老八十岁的老人独守着空房。好多田地都荒芜着,无人打理,无人耕种,田地间长满了半人高的各种稗草野草野藤。六十三岁的廖老木身体硬朗得很,挑两桶水还能健步如飞,挑一百斤的稻谷不输现在的年轻人。三个子女早已成家立业,都有子孙外孙的。大儿子德龙夫妻俩在家中附近开发区工厂上班,他们的儿子正在读大二,女儿正在读高一。廖老木的女儿红袖大学毕业后在南宁市某房地产工作,现在已属中层管理人员,丈夫是机关干部,她有一个儿子正在读高一。廖老木的三儿子德生是学医的,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广州某医院,现在是该医院脑外科主治专家,他的妻子也是一个外科医生,德生也有一个女儿正在读初二。可惜廖老木的老婆前些年病逝了,不然也称得上是幸福美满之家了。儿女们想尽那孝道,可是廖老木没那享福的命。好在前几年农村有一次是交三万七千多的养老保险金,德生与红袖每人出一万多元帮廖老木交了养老保险。到现在廖老木已领得了几年的养老金。廖老木回到农村后,买了一头母牛,置了一架牛车,种着三亩水田五亩旱地。老婆过世这么多年,他除了偶尔去街上解决问题,村里头还有五婶刘玉兰与他相好。虽然儿女们不同意他跟玉兰结婚,但也不反对他跟玉兰来往。廖老木很想光明正大地娶玉兰过门来,给玉兰一个交待。七八十年代,廖家村有一帮业余戏团,唱粤剧的。刘玉兰和廖德星是那戏团的主力军。俩人经常搭档演出,一个演公主,一个演驸马爷,要么一个演小姐,一个演富家公子。后来俩人结成了夫妻,真个郎才女貌的般配。谁想改革开放之后不几年,戏团瓦解分散。廖德星从此以酒消愁,整天沉浸在醉生梦死之中不能自拔。廖德星整日里酒气熏天的,有时晚上喝多喝高了就对玉兰东骂西骂,骂丑骂相的,甚至扯玉兰的头发,拿烟头来灼炙玉兰的全身。把玉兰往死里揍往死里打,刘玉兰几欲轻生,但每次想着她们那双年仅几岁的儿女,她忍受住了,为了儿女,她得活下去。廖德星三十六岁那年患上了严重的酒精肝病毒,最后治疗无效,终于命赴黄泉。没了男人的刘玉兰精神上一下子全解脱了,但生活中却作难了,儿女还小,她一个女人家的又不会扶犁耙地。正在刘玉兰为田地的事锁愁眉之时,廖老木夫妻俩赶着自己家的牛儿来帮玉兰耕田种地。廖老木那时也才四十来岁,干活里里外外一把手很是利索,田里地里的活一天干到晚也不觉得累觉得困。农忙时节廖老木不但夫妻俩帮刘玉兰的忙,每年每季度村子里的困难户、贫困户的救济老木都力争为玉兰争取到名额。老木的情刘玉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廖老木记不得自己几时与刘玉兰好上的,总之那是他老婆去世以后的事儿。那时候村子里的人也曾偷偷议论过老木与玉兰的是是非非,也曾猜疑。后来时间一久,人们却也是见惯不怪的。 老木碍于儿子媳妇的面上,他与玉兰来往表面上还像老婆在世时一样,唯有夜深人静之后俩人方敢私下呆在一起。前几年廖老木对三个儿女说自己一个人生活孤零零的,想找个老伴儿。可是三个子女只有小儿子支持,他想他得给点时间让儿女们考虑考虑,这事一时急是成不了事的。 后来刘玉兰到城里帮儿子带小孩去了,所以俩人再婚的事一拖再拖。四炮伯去世后,廖老木越发觉得自己一定要娶刘玉兰过门才行。廖老木看透了这个世道,他不能指望儿子给他养老送终。人不论活到啥时候,得有个伴,得有个家,有个家才会有个根。老伴老婆才是陪伴自己一生的人,儿子女儿不是搀扶自己到老到死之人。从南宁回来几天后,廖老木说服刘玉兰,俩人即刻到镇政府办了结婚证,顺便把刘玉兰的户口也转到了他户口簿上。廖老木做完这些之后,才给儿女们打电话,把他与刘玉兰结婚的事说给儿女们听,让他们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儿。全篇文字精炼,构思精妙,结构严谨,故事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农村生活气息,小说中的乡村俚语很有特色,作者对农村的生活场景十分熟悉,对种田管理等技能谙熟老到,叙事富有知识含量,令人读起来能够自然融入农村生活场景,为农民的生活同情加羡慕!真乃一部难能可贵的反映农村孤寡老人再婚问题以及孤寡老人生活故事的优秀佳作!力推欣赏!【编辑:梦锁孤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721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7-18 14:10:24
  全篇文字精炼,构思精妙,结构严谨,故事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农村生活气息,小说中的乡村俚语很有特色,作者对农村的生活场景十分熟悉,对种田管理等技能谙熟老到,叙事富有知识含量,令人读起来能够自然融入农村生活场景,为农民的生活同情加羡慕!真乃一部难能可贵的反映农村孤寡老人再婚问题以及孤寡老人生活故事的优秀佳作!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7-18 14:20:12
  廖老木、四炮伯、杀猪佬阿标、容婆婆、廖德明老婆小何、五嫂刘玉兰以及廖老木的大儿子大儿媳小玲等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将廖家村这台大戏演绎的风生水起,耐人回味!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回复2 楼        文友:苏十        2018-07-18 16:32:14
  感谢梦锁孤音老师的支持与鼓励,感谢平台给的机会,感谢各位老师及文友的分享
3 楼        文友:苏十        2018-07-18 16:37:44
  感谢梦锁孤音老师的鼓励!感谢平台给的机会。感谢各位老师及文友的支持与分享
4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7-21 13:04:42
  恭喜老师佳作获精!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5 楼        文友:苏十        2018-07-21 13:13:17
  此时不知所言,唯有再次说声谢谢老师的鼓励!谢谢江山平台的支持!
6 楼        文友:湘西古痴        2018-07-22 20:30:44
  身边的小事,作者描述的十分精彩,拜读,点赞!
7 楼        文友:苏十        2018-07-22 22:08:11
  感谢湘西古痴老师的支持与鼓励!
8 楼        文友:唐笑        2018-09-02 17:03:58
  读罢小说不得不对作者肃然起敬,作者不但写文一绝,绝对还是一位种庄稼的好把式,对各种农作物生产生长了如指掌,作者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岁月丰厚的积淀成就了这篇厚重的文字,洞察人性洞察人心,本文一个小村庄其实是中国大农村的缩影,读者在文中仿佛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中年一代德龙、小玲等在生活这条道路身负重壳努力爬行,走得越久却离原来的自己越远,梦想破灭感情迷茫,在困惑喧器的生活中迷失,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混混沌沌得过且过;孤独的空巢老人们,孤独的生活孤独的情感,功利的世界仿佛要遗忘了这群人,他们失去了对生活的期望和享受,可敬的老木在这个环境下不攀附,不就将,勤劳自主把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是本文感人之笔,也是灵魂之处!拜读佳作向苏老师学习!
至诚的爱心,可以温暖人们心灵的凄凉
回复8 楼        文友:苏十        2018-09-03 21:28:30
  感谢唐笑老师的支持与鼓励!
9 楼        文友:苏十        2018-09-03 21:31:00
  十分感谢唐笑老师的支持与鼓励!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