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菊韵】青春记忆(小说)

精品 【菊韵】青春记忆(小说)


作者:夕照青山 布衣,271.1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21发表时间:2022-01-08 23:19:14
摘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高中毕业班的学生刘天石和同学王川、曾思雨、阮玉琴、骆远玲等从学校到上山下乡的一段青春岁月……

【菊韵】青春记忆(小说)
   那些努力学习,渴望考入大学,继续深造的这届高中三年级学生,升学的期望一下子变成了泡影,他们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改变。
   学校、单位、工厂,整个社会陷入轰轰烈烈的运动之中。全国各地从小小的企业到中央省市大大小小的许多领导人面对风起云涌的群众运动,显得束手无策。无情的批判斗争、斗争、斗争,让往日高高在上的他们,变成了被打倒的对象。绝大多数的群众在运动中分成了造反派、保皇派,两派争斗夺权,发展到了“武斗”暴力冲突,从拳头到木棒到大刀长矛……
   直到一九六八年末,学生们热火朝天汹涌澎湃的红卫兵运动渐渐消退结束了。全国各地“清理阶级队伍”“一斗二批三改”运动仍在继续。学校还是停课停止招生,工厂企业不招工。城市里,近三年的一大批初高中毕业未毕业的学生们闲在家里,滞留社会上,带来一系列问题。报纸上接连刊登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市吃闲”等一系列的新闻报道。一条新的道路摆在了全国几百万“老三届”初中高中学生和城市待业青年们面前:“上山下乡”,并迅速在全国形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上山下乡”运动。到农村到边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口号声响彻全国,涉及了全国城镇各阶层的每一个家庭。
   一批批的城市青年,坐上一辆辆的汽车,一列列的绿皮火车,奔赴四面八方农村那片广阔天地。火车站、汽车站,到处是敲锣打鼓,热火朝天;到处是送别和告别,欢乐和眼泪。到农村去插队落户,当个有知识文化的新型农民。浩浩荡荡的潮流,推动着每个同学,去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有理想的召唤,有激荡的豪情,也有迷茫、彷徨,搅动着他们年轻的心。
   刘天石、王川、曾思雨、阮玉琴、骆远玲……还有许许多多与他们一样的学生们,都不得不面对这命运的安排。告别学生时代,十七八岁的青年,是那样单纯。每个人都揣着自己的理想,怀着对未来梦幻般的期待,在他们自己的梦里梦外徘徊。而社会的现实,生活的实际,好似万花筒一样摆在他们面前,五颜六色,纷繁复杂。即将开始的“上山下乡”会是怎样的呢?他们还来不及仔细地去思索。
   日历翻到了一九六九年五月。学校通知刘天石他们班上所有同学,被安排下乡到千里之外的峨山县峨山公社。五十多个同学坐了三天汽车翻山越岭来到了峨山公社,又被分到了三个生产大队。
   刘天石、王川、曾思雨、骆远玲、阮玉琴等二十个男女同学分到了离峨山县城只有十多里路,主要种植各种蔬菜专为供应县城里居民的小镇生产大队。大队在小镇上已经安排好了下乡知识青年的居住点,建在小镇西口斜坡上。泥土垒筑成墙体的新房屋,坡上面三间住十二个男同学,坡下两间住八个女同学,另有两间是食堂和厨房。
   从西口走进镇子,不到五十米就是峨山人民公社革委会两层楼的办公地点。小镇真的很小。两条百来米长的小街,窄窄路面上铺着凹凸不平的青石板,年年月月日日夜夜,不知多少双脚从上面走过,年长日久,生出了不少青绿的苔藓,留下脚步的踩踏痕迹。镇上除了公社院子,还有一个供销社,专门售卖各类小型农具、化肥,供应些盐巴酱油小百货,如针头线脑,布匹纸张,叶子烟、香烟,肥皂等。公社院子街对面,不远处有个杀猪卖肉的铺子,还有一个小食店,每天卖包子馒头面条。
   一周后,同学们每天开始出工劳动做农活,收割稻谷、挖地、种菜,
   知青点的食堂和厨房,由同学们轮流值班,每周安排两个人为其余同学做饭。厨房后面有生产队划的一块地,队上已经派人在地里种上了蔬菜,现在交给同学们自行管理,浇浇水,施施肥。生产队长说,眼下吃菜,先由队里集体菜地供应同学们半年,以后就能自给自足了。
  
   日子过得很快。一天一天,刘天石他们到峨山公社不觉已经过去半年了。在生产队跟着社员们一起下地,同学们逐渐学会了一些农活。在田地里种菜收菜,秋收稻谷,收割、打谷、晒谷,用锄头整理土地。一天劳累下来,腰酸胳膊疼的,从没做过这些农活的知识青年们尝到了苦头。女同学们个个喊累,喊疼,好几个人都流过眼泪。曾思雨出生北方大平原,晚上蒙在被子里哭泣。刘天石听到阮玉琴和骆远玲告诉他这个情况,心里有点不好受,他为自己没有照顾好曾思雨而难过。但是,作为知青点的点长,他觉得要让女同学们感觉自己对她们都是关心的。队里派工安排的农活,要肩挑背扛,要爬坡上坎时,都是他自己带着男同学去做,男同学们个个都乐意为女同学出力,脏活累活争着做。尽量让女同学们都做轻松点的,松松土、浇浇水、撒撒菜种、移移菜秧。
   这天,女同学们给菜秧浇水,刘天石带着男同学担水。曾思雨见刘天石担过来了。她招了招手,刘天石担过去,放下水桶,两个人一面浇水,一面小声说话。明显瘦了些的曾思雨,对刘天石说,从小到大,她从未见过山,更别说在地里干体力活,离家离亲人又那么遥远,她好想家。
   她说:“刘天石,插队落户,真的,让我们这些城市里的青年人,永远在这大山里,不回去了吗?”说这话时,曾思雨眼睛里忍不住泪花点点。
   晚上,刘天石来到曾思雨她们寝室。骆玲远和另外几个女同学都在屋外洗衣服。曾思雨和阮玉琴互相帮着洗头发,曾思雨刚洗完,她正准备要为阮玉琴洗。看见刘天石,阮玉琴对曾思雨说:“曾思雨,我自己来,刘天石来了。”
   骆远玲走了过来说:“我来帮阮玉琴冲洗头发。曾思雨,你和刘天石去待会儿,说说话。”边说边把曾思雨轻推向站在寝室门口的刘天石。
   曾思雨顿时脸上绯红,低着头,走进寝室。
   “屋里有吹风机,刘天石,你去帮她把头发吹干。”骆远玲双手把刘天石拉进了寝室里。
   拿起电吹风,刘天石替曾思雨吹头发,曾思雨坐在桌子面前,对着桌子上的镜子,用梳子梳理自己的长发,望着镜子里刘天石的身影,曾思雨的眼眶泪水打转,她忙用手拭去眼泪,说:“刘天石,我知道你对我的关心,和你在一起,我心里也高兴,可是,我,真的,在这里呆不下去。”转过头来,她望着刘天石说,“也许,不久我会离开这儿。我爸正在为我想办法……也不知道能不能行。刘天石,这个事,我只告诉你一个人。”
   刘天石轻轻地说:“放心,我会为你保密的,曾思雨。”
   面对曾思雨,刘天石也承受着难言的煎熬,他心里喜欢曾思雨,然而他把这感情埋藏在心底,每当面对她时,他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安慰她。因为谁也不知道上山下乡的他们,前面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将来会如何?每个人心中都是茫然的。
  
   十月的风在山谷中吹过,山坡上一些树枝上渐渐泛红变黄的叶片带来淡淡的忧郁。无数的野山菊花绽开的花瓣,一朵朵,一朵朵,漫山遍野一片秋色。
   “曾思雨,你父亲来了,在公社等你。”
   正在地里挖土播种小麦的曾思雨愣了一下,抬起头来,看见是公社妇女主任黄婷秀站在田埂上。她有点惊讶,问:
   “黄主任,你说啥?我父亲来了?”
   胖胖的黄主任点了下头:“是的,你父亲来看你,现在就在邓书记那里。”
   地里同学们停下了手里的活,都看着曾思雨。
   “快去吧,曾思雨。”刘天石说。
   曽思雨扔下锄头,跑上田埂,和黄主任往公社走去。曾思雨加快脚步,几乎是一路小跑,快四十岁的黄婷秀跟不上她的步伐,大口喘着气说:“曾思雨,你等等我。”曾思雨回头笑了笑,放慢脚步,两个人一起走进了公社院子。
   在邓书记办公室门口,曾思雨一眼就看见父亲果然坐在里面,她跑了进去,一声:“爸爸!”泪水一涌而出,双手扑向父亲宽厚温暖的胸怀。年近六旬的父亲拥着自己心爱的女儿,止不住泪花模糊了双眼。
   邓书记名叫邓平安,是部队的转业干部。知道曾思雨父亲也是部队下来的,二个人刚才闲谈时很是投机。目睹曾思雨父女相见的情景,邓书记有点触动,他和蔼地说:
   “曾思雨,你父亲跑那么远的路来到这里,你应该高兴啊。我也是个做父亲的人,看到你们父女情深,很受感动。明天,你就要跟着父亲离开这个小镇,离开峨山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希望你以后好好孝敬你的父亲母亲。在峨山公社下乡半年多,你受了些磨难也得到了一些锻炼。你父亲和我都有过年轻的时候,青年人要学会吃苦耐劳。梅花香自苦寒来,这算是我送你的临别赠言吧。”
   听到邓书记的话,曾思雨抹着眼泪,有点惊讶,她望着父亲问:
   “带我离开这里?爸,真的吗?”
   父亲点点头,说:“真的。按照政策规定,知识青年下乡,可以投靠自己在农村的亲属,去那里下乡插队落户。你表姨妈家在蜀县农村,那里是浅丘坝区,离蓉都只有一百多里路,汽车火车都通。上个月,我向市知识青年安置办递交了申请书,申请让你转到蜀县乡下去。得到批准后,我先去蜀县办好了那边接收安置你的手续。昨天到峨山县,在县里知识青年安置办和县公安局,把你的知青关系从峨山转移安置去蜀县下乡;又把你去表姨妈那个生产队落户迁移的手续也办好了。今天早上,我从县城走过来。明天上午我们离开这里,下午坐汽车客运班车回蓉都,然后再送你去表姨妈那里的生产队。邓书记这位领导很关心你们这些知青的,刚才他对你说的话,肺腑之言,你一定要记在心里,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个成长的过程。谢谢邓书记了。”
   父亲一边说话一边把帆布包里的手续材料拿给曾思雨看,上面盖满了一个个醒目的鲜红印章。
   父亲和邓书记握了握手。曾思雨也躬身向邓书记告了别,拉着父亲的手走出公社,父女二人慢慢来到田地边。
   曾思雨父亲的到来,犹如带来了故乡的一股暖风。田地里,同学们还在议论:她爸这么远专为来看她?还是另有其他的事情?看见曾思雨和父亲朝田地边走过来,十多个同学显得很高兴,都走上前去,向曾思雨父亲问好。喊的喊伯父叫的叫叔叔,引得大家都哈哈大笑。问这问那,都是一个话题,说蓉都话家乡。曾思雨父亲笑着说着,应接不暇,身边的女儿曾思雨,扶着阮玉琴的肩膀,乐得笑弯了腰。
   快收工时,刘天石先跑去肉店买了三斤猪肉送到知青点食堂。中午开饭,当厨的同学炒了两大盘莲花白炒回锅肉,还有蒸南瓜、干煸四季豆和白萝卜汤。几个男生将三张桌子搬到一起,把炒好的菜放在上面。
   刘天石看见曾思雨和父亲在外面说话,他走了过去,说:
   “伯父,请吃饭了。”
   “爸爸,”曾思雨转过身来,向父亲介绍刘天石,“他叫刘天石,是大家一致推选的我们知青点点长。在学校的时候,他是班长,校团委委员,各科学习成绩特好。”
   曾思雨的父亲注目地看着刘天石,微笑地朝他点了点头,轻轻地说了一句:“可惜了,你们这批青年人。”
   晚上,刘天石把自己床上换了干净的床单、被子,去坡下请曾思雨父亲到自己床上休息睡觉。
   “你呢?”曾思雨走到寝室门口问。
   “我和王川挤一晚上。让你父亲好好休息一下,明天你就走了。从同学认识,至今将近五年,我祝福你,有一位这样疼爱你的父亲。曾思雨,好好保重自己,希望能和你保持联系。”
   “会的。到了新的下乡地点,我会给你写信的。”望着刘天石,曾思雨说,她明亮的眼睛清澈如水。
   第二天,吃了早饭,刘天石让王川安排大家干活,他担着曾思雨的全部行李,还有阮玉琴和骆远玲一起去送曾思雨父女到县城汽车站。看到所有同学一起送自己和父亲走到公路边,挥手道别时,同学们的情谊深深打动了曾思雨,她拥抱了阮玉琴、拥抱了骆远玲、拥抱了每个女同学,都流下了惜别的热泪。
   望着满山一簇簇红叶,曾思雨的父亲不由叹道:“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山里的景色美啊。”看着面前自己女儿曾思雨的同班同学这群年轻人,他说,“这里山区,确实很艰苦,同学们又远离家乡和亲人。坚持下去,相信你们的境遇终归会有改变的一天。”
  
   五
   小镇大队地里的麦子和菜籽都点完了。这天下午,刘天石和王川正在为同学们和厨房挑水,听到有人叫他,抬头一看,是公社的文书杨春。
   刘天石问:“杨文书,喊我啥事?”
   杨春父亲杨少德是峨山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兼武装部长。杨春两年前在县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回到乡下。一段时间,杨春在乡村、在小镇、在县城,与一些游手好闲的人三五成群四处晃荡。他父亲怕他出事,在县城找关系,想要把他安在县里工作,都没有能办到。后来,杨少德多次找邓书记磨嘴皮。邓书记实在推脱不过两人多年同事的情面,公社原来的文书去了县城工作,邓书记一直没有物色到一名适合的人选,文书一直空缺着,工作上确实也需要个人。他想了又想,几天后,对杨少德说:
   “老杨,这样吧,暂时先让杨春来试试。不算公社的正式编制人员哦。”
   邓书记松了口,去年杨春在公社就当起了文书,做些管理一般的普通文字材料,负责收发县邮局送交到镇上的邮件:报纸、杂志、信件、包裹的工作。下乡知识青年来小镇后,与家人来往的信件较多,都找他取信。很快,他认识了刘天石他们每一个男女知青。听人说刘天石有功夫会打拳,杨春很想让刘天石教他练功夫学拳术。因此他常常去找刘天石,聊几句闲话。比如,他说他看过《水浒传》,刘天石就像是梁山好汉中的武松,武艺高强。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不是有一个绰号叫“白花蛇”杨春的吗?与他的名字相同,可惜,自己不会武术。他想的是,如果他练得一身武艺,在小镇在峨山县,他就可能成为在社会上称霸一方的人物,能在身边纠集一伙兄弟马仔,就和县城里几个混江湖有点名气的人有了结交的本钱。小小的公社文书,他内心是不想干的。

共 43791 字 9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9
转到
【编者按】该篇小说描绘了一个真实的青春记忆,那里有原始骚动,有繁华一时,更多的是青春记忆里的视角。不仅让我想到青春记忆里坡上人家,热气腾腾,过着单调奔放的日子。有野性还有一点兽性。坡上的男女,一场场畸恋,几多温存,无限辛酸,却让人无尽扼腕,无法悲伤。一个小村落,一幅官场现形记。偏僻的村落,终究在一茬一茬的变革中,再不喧嚣,尘埃听不见。宁静下来的村庄,恢复了它“桃花源”的本来面目——桃柳漫坡的旖旎模样。然而在作者的文中同样我也得到了些许回应,这份果实是作者笔下塑造的人物,故事情节所反衬出来的。青春记忆里是有一丝云彩一抹暗淡,但始终如一的是对青春的态度形成是鲜艳的,因为我的青春我做主。众所周知,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为塑造人物服务,体现人物的某种性格征;表现作者对其人或其事、物的某种特定情感;二为推动情节发展服务,造成情节的起伏,创造悬念,更 引人入胜或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三是为表现小说的主题服务;四是前后照应;五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六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单从这篇小说的情节作用分析,作者笔下的文字都兼顾了这六大作用,而且文章主题鲜明,多处采用小说叙理结构格式化,语言特色鲜明,艺术手法运用恰到好处。这些是值得肯定的。可以说这篇小说成功的还原了60,70,80年代的场景,这种镜头式拉进感是饱满的,能够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青春记忆册里的回忆每一个人都是千篇一律,对待生活的态度也会大相径庭。但当我们追随夕照青山老师的脚步,依旧会找到如初的自己,这是作者为读者埋下的伏笔,同时也是作者笔下塑造的一批人物,是能够勾起回忆。因此而言,这篇小说建构立意都很好,值得打磨推荐阅读理解欣赏。感谢老师的分享,你的到来是菊韵的福祉,你的文章就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感谢您的来电支持,预祝老师虎年虎气来,创作丰收。强烈推荐阅读欣赏。【编辑:静安云儒】【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109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安云儒        2022-01-08 23:25:34
  感谢您的来电支持,小说内容精彩多多。感谢您的分享,预祝老师虎年虎气来,创作丰收。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会员,现代00后新生代诗人,自由撰稿人。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01-09 00:17:01
  青春故事很美好。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静虚散人        2022-01-09 05:48:54
  回忆美好青春,感谢分享精彩!
冰川飞鸿,身体力行!
4 楼        文友:夕照青山        2022-01-09 11:55:14
  感谢静安云儒老师的编按和黄金山与静虚散人二位老师的阅评。出生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人和新中国一道成长,他们长大成人与祖国共同历经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回首青春岁月所历所经,有多少感慨啊!今天,当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步步走向强盛的时期,心中无比高兴、欣慰。伟大的祖国必将?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走上现代化强国之路!他们的青春记忆,是一代人值得怀念的历史过程。
5 楼        文友:叶雨        2022-01-09 22:58:49
  这篇小说青山大哥是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写成的, 我被他这种创作精神所感动着……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