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新生】“周衰”与“归隐”(散文)

精品 【看点·新生】“周衰”与“归隐”(散文)


作者:荥阳家族 童生,565.8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96发表时间:2020-04-19 15:03:56
摘要:西汉史学大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 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难道老子的辞官归隐真就这么简单?那么,老子离开朝廷之后又去了哪里?这位太史公没有交代。只说“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义而去,莫知其所终。” 这位伟大的先哲去了哪里?太史公不知道。这位先哲为什么辞官归隐,太史公的理由并不充分。 带着心中的疑问,我在浩瀚的历史书籍中翻阅,也在众多老学研究者中检索。终于拨开了历史的迷雾,接近了老子那扑朔迷离的身世——

【看点·新生】“周衰”与“归隐”(散文)
  
   四、老君山,老子思想疗伤期间曾经隐居的暂避之地
   王子朝的忠臣义士们搞的这次起义失败后,组织起义的核心人物有的被抓,有的被杀。遗漏的也被画成肖像张贴于通往各个诸侯国的官道、驿站悬赏通缉。然而,在这以后的正史文献中再也看不到老子的下落。
   历史仍然没有停下向前滚动的车轮,周敬王的统治逐渐走向稳定。但各个诸侯国之间的征战厮杀仍然没有停止,老子却永远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之中。
   然而,数十年之后,当时的秦国函谷关守关将领尹喜已经去世,而从尹喜的家乡——陕西楼观台却流出了老子曾经在那里讲述《道德经》的传说,并且还有洋洋洒洒五千言的竹简《老子》问世!而且,还传说在老子出关时,尹喜曾在家乡的观景台上见到东方有紫气东来,便预知将有贵人过关,第二天老子果然骑青牛翩然而至云云......
   在老子失踪的320余年之后,西汉史学家、祖籍陕西韩城的司马迁撰写《史记》。他曾走遍天下,实地考察遍访名人历史遗迹,也没有发现老子归隐后的蛛丝马迹,只好以史学家的科学与严谨的态度仅仅记录了“孔子问礼”和“函谷著经”两件史实。而对于老子著经之后的去向则遗憾的写到:“……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义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司马迁虽然供职于西汉朝廷,常年生活于长安。又为撰写《史记》遍访历史遗迹,却愣是没有发现老子墓就在离长安不到一百公里的咸阳!
   历史的车轮继续向前滚动,时间到了北魏建国以后。这时离老子失踪的年代已经将近一千年了。老子已经被本土宗教奉为太上老君。这时的老子不仅已经成了神,还位列道教最高神祗——三清大帝之中。以少数民族的身份占领中原的北魏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稳定社会秩序,大力提倡佛道融合以固民心。不仅在洛阳龙门修建石窟以弘扬佛法,还遍访天下名山,寻找老子的踪迹,希望通过弘扬本土道教来稳固中原民心。这时候,官方才发现在离北魏的都城不远的伏牛主峰景室山竟然早有民间修建的老君道观。而且景室山周围的栾川、西峡甚至南阳都有老子在景室山修道养生的民间传说。
   传说老子在某年某月(以老子等人孟津四邑起义被镇压的时间推算,应当是周敬王14年,即公元505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日骑青牛登上了景室山。山上还留下了不少遗迹:老子祭拜母亲的朝阳洞;青牛饮水的饮牛池;拴牛用的拴牛庄;老子修道养生、打坐练功的炼“丹”炉……而且,老子不仅留下了这些实物的遗迹,还留下了诸多为民消灾除难的民间传说。比如“平安节”,至今从栾川县城到庙子陶湾一带,每逢春节之后还有不少人家在门上贴上剪纸的金色水牛,并配上平安诗一首:正月二十三,老君来散丹。家家户户贴金牛,一年四季保平安……
   于是北魏官方认可,老子曾经到过景室山,并且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于是官方拨款重修老君庙。自此,老君庙香火不断。而每年的农历四月八日也就成了人们朝拜老子的盛会,于是老君庙会就沿袭成例。到了唐代,太宗李世民干脆下圣旨将景室山改为老君山。并且拨出专款派出大功臣尉迟敬德监修老君庙。
   至此,参加老君庙会的香客的地域范围越来越大,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发展到豫陕皖鄂四省。
   既然官方没有宣布,既然正史没有记载,我们只好从民间传说和野史中寻找老子归隐的蛛丝马迹。
   东汉末年王浮的《老子化胡经》说老子成佛到西域教化胡人未免有点滑稽,但我们知道王浮撰写此书的目的是为了给道教与佛教的辩论增加筹码。我们可以不理会他的说法。但起码可以说明作为道士的王浮是相信老子出关西去的。这也是道教中人的共识。
   看来老子生前到过老君山和楼观台、函谷关应当是历史的事实。那么,让我们再回到老子的时代看一看老子是什么时候,走那条道路来到的老君山?又是什么时候离开了老君山?(毕竟在老君山及其周边地区没有发现老子墓。而老子墓却在后来发现于咸阳。这说明老子确实没有在老君山修道养生到仙逝。)
   周敬王13年(前503年)冬天,老子等人的孟津起义失败。单武公、刘桓公到处张贴老子画像悬赏缉拿。设身处地的想,老子会到那里藏身?
   我们知道,当时从周天子的东都洛阳通往各诸侯国都有“国道”。老子既然要西出函谷,如果可以走大路那就必然走洛阳通往三门峡的“虢国大道”。这是当时东周通往虢国的国道。但是。老子一旦踏上这一条大道,就必然会被捉。老子当然不会如此愚蠢。那么他会怎么走呢?博览群书的老子知道,欲往西行还有一条小路可以行走,那就是入龙门,过陆浑,经古潭州翻越鹅羽岭,然后到达有薪氏古国即鸾州。这是商汤派大臣钟虺聘伊尹时走过的路。有薪氏古国坐落在伏牛山的主峰景石山下,东周时期属于虢国的一个小镇。
   从这里继续西行翻红叶岭,过三川经大石河,过卢氏杜关到达桃源(今灵宝)之秦国边境函谷关——从鸾州到函谷关的路应当属于虢国的“省道”。我想,对于睿智的老子,这应该是他的首选。
   但是,两千五百一十九年前的这一条路可不好走。过了鳴皋就是陆浑戎的领地。这是少数名族的聚居地,地广人稀,常有野兽出没。再往西南方向走,路就更难行走:蛮峪岭、定阳(现在的旧县)岭、石门岭、狮子岭……当时的伊河流域植被良好,森林茂密,水源充沛。每一道山岭上都是丰茂的原始森林。而今干枯的河床——旧县河当时就需要撑船摆渡。
   然而当时比旧县河大而宽的河流最少要过十几条。老子是个不愿意往危险地方去的人。在他后来所著的《道德经》中曾经表达过这种思想。但是有什么办法?走这条路实在是迫不得已。
   就像三十年代的红军一样,不爬雪山过草地就要被消灭,死活就只有这一条路了。当年商汤的重臣钟虺带着迎亲队伍往返下来就花费了三个多月。那么,这条路老子要走多长时间呢?历史没有记载,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是根据后来老君山下的民间传说,我们可以推算出来,老子大约是在公元前的502年春天,农历四月初八日之前到的有薪氏古国。就像端午节纪念屈原一样,对于当地曾经的大事,民间的记忆是准确的。因为有每年的“四月八老君庙会”年年为人们加深着记忆。
   这样,我们就可以沿着这条思路推演下去。当年的老子,离开了周都洛阳,进龙门,过鳴皋,经陆浑,翻过蛮峪岭、定阳岭、石门岭、过古潭进五程沟,翻越狮子岭,出狮子沟。然后溯伊水而上,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在第二年春天来到了有薪氏古国。有薪氏古国这时候已经改名为鸾州。
   有道是“仁者乐水,智者乐山”。老子一到这里,立刻被这里的山水风景吸引住了。老子站在涛涛东去的伊水河岸边放眼望去,伊水从西北边数里外的两山之间泻出,向南绕了一个月亮形的大湾匆匆忙忙折身东去。经年累月便在身后的两山之间留下了一片相对平坦的冲积区。伊河水道不下百米,河边的湿地上一群群鸾鸟在追逐嬉戏寻觅食物。
   一丛丛的水草绿油油的有截腰那么深,微风吹来轻轻摇晃着窈窕的身姿,好像夹道欢迎远方客人的到来。岸上的垂柳也随风摆动,宛若向老子频频招手。老子的心情高兴极了,这是他自逃难以来最高兴的一天。
   老子两眼收回眼前,只见河道两边的岸边台地、山脚坡旁散乱的建筑着民房。在伊水与南北两山流出的河水形成的三角洲处,有一片比较集中的房屋,那是鸾州治所的所在地。老子抬眼南望,只见对面的山峰仙雾缭绕、巍峨际天。岚烟之中蕴藏着氤氲之气。
   “好一个修道养生的理想气场。”想到这里,老子心中泛起了一个念头:不如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上山欣赏一下风景再走。再说,老子早已经知道,这里是先贤伊尹的出生之地。他还要拜访一下。
   当地的人们告诉老子,伊尹的出生地就在伊河南岸的城寺村,村头的那个高台就是当年商汤使者聘请伊尹所修建的“三聘台”。老子当然少不了在那个地方凭吊良久。
   就在农历四月初八日这天,老子起了个大早,匆匆吃了早饭便向主峰景石山进发。老君山下的民间传说,老子上山时是骑着青牛的。笔者对此十分怀疑。牛被人当做脚力骑行,本来是南方的水牛。君不见“牧童骑牛横吹笛”说的是南方水村的景象。而北方的牛除了拉犁耕田似乎没有别的用途。再说老子一直在北方做官,应该没有骑牛的习惯。
   况且即使他老人家真的喜欢骑牛,在他离开洛阳逃难之时恐怕也没有现成的牛让他来骑。又何况老子一路跋山涉水所行之处尽非笨牛擅长的平地。
   至于道教中人所说的“老子骑的是神牛,可以腾云驾雾”之说则是杜撰的神话。所以,笔者认为,当年老子是步行攀上景石山的。至于老子出函谷时骑的青牛是哪里来的,我想这应该是老子离开景石山以后的事。总之,四月八这天,老子是上了伏牛主峰景石山的。
   我想,老子上得山来,一定是被这里的美景吸引住了。据说景石山这个名字的本身就包含着“八百里伏牛美景集于一室”之义。一路上鸟语花香,清风为伴自不必说。身边的薄雾时来时去,近在咫尺,似乎伸手就能抓起一大把。
   老子心旷神怡,忽然觉得身轻体快,好像年轻了许多,数年集下的心中块垒顿时冰释。到了山顶,云散日出,眼前美景,更为惊讶:南望楚天武当隐现,北视熊耳峰峦逶迤,正东龙门隐约可见,西观三秦崤函雄伟。
   老子再看看眼前,好一块风水宝地!眼前双峰耸立,犹如两个把门将军,身后隆起一个山头正好挡住双峰留下的崖豁,中间空出一片开阔地来,正好可建筑数间房屋。正前方峰峦叠嶂,郁郁葱葱。正好应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这种传统的风水格式。这不是风水宝地又是什么?看到这里,老子心中大喜,当下决定在这里搭起一间茅庵暂住。
   老子在这里住了多久,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老君庙是在老君庵的旧址上修建的可有民间传说为证。不管老子在老君山住了多长时间,但老子确曾到过老君山这已经成了史实。后来他老人家又离开这里过函谷,到了秦国这也是事实。老子为老君山留下了诸多民记更是事实。这些宝贵的历史遗迹早已成了造福栾川人民的旅游资源。特别是为纪念老子而出现的老君庙会更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子在老君山住的时间不会太长。因为他只是把这里当做他医疗思想的伤痛的暂时住所。老子在老君山期间,对自己的前半生进行了反思,对自己从事的哲学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对他所秉承的黄帝以来的道家学说进行了整理。所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老子《道德经》的腹稿是在老君山酝酿成的。如果没有老子在老君山期间的修道养生,就没有函谷关的讲学著经,就没有洋洋洒洒的老子《上下篇》。
  
   五、明道宫——承载着华夏文明传承重任的轴心时代二位东方伟人的历史性会面的见证
   对于有人认为的孔子与老子曾经有过四次见面,笔者不太认同。因为,在持此种观点者所列举的四次见面中,只有一次是《史记》有记载的。有两次都出自《庄子》。我们知道,庄子的文章多属于寓言。常常借名人、圣人或诸侯王之口来说理。我们只可信其理,不可信其事。但是对于桑敬民先生推测的老子和孔子的鹿邑相会,笔者倒十分认同。因为老子一行确曾保着王子朝到鹿邑避难,而其时孔子恰好正被困在离鹿邑不远的宋楚交界。而且,孔子说他自己五十岁以后才得到《易经》,与他被困时的年龄相当。还有,《易经》这部只有周天子的图书馆里才有的书是谁交给了孔子?答案只有一个:唯有老子。
   更为巧合的是,孔子自从那时以后就结束了求官入仕的周游,回到家乡潜心的收徒教书,研究学问。试想,如果没有高人指点,如果没有得到大量的研究资料,孔子能下这个决心么?
   据此,我倾向于孔、老二圣鹿邑相会一说。其实,我们也可以把二位伟人的鹿邑相会看作是老子归隐前的准备工作。老子在孟津四镇起义失败后的归隐是仓促的,但是说老子在归隐之前连一点准备工作都没做也是不公平的。
   他起码考察了一个合适的接班人把他掌握的代表中华民族文明水平的重要典籍接了过去。后来的历史实践证明,老子没有选错,他的接班人不仅完成了传承文明的历史使命,而且开创了一门独立的学说,成为了伟大的教育家。
   我们从上述老子的身世可知,公元前506年,65岁的老子和他的“同志们”保护着主子王子朝在鹿邑住了11年的时间。在这一时期,老子利用闲暇办了一个学堂。这里要说明的是,老子的办学不像旧时代穷困潦倒的书生,那是“读书人的末路”,而老子则是痛心于战乱破坏了人类的文明,唯恐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中断于自己之手。老子当年办学的地方现在被人们称为“弘道堂”,人们在那里建了庙宇,现在是鹿邑的一处重要旅游景点。
   我们知道,老子在鹿邑生活的时期,正好是孔子“周游列国”的时期。东周天子治下的王城周围的数年混战,使老子早有预感:他所掌握的重要典籍终久得受战乱之苦。

共 28275 字 6 页 首页上一页123456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带有严谨学术意义的散文。文章就周朝的衰亡和老子的归隐分七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而科学的分析。在“待解的历史之谜”一节中,我们通过阅读文章,知道了老子是一位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先人、哲人。尤其是他的《道德经》更是博大精深的存在。在“老子到底是谁”一节中,关于老子、老聃、老莱子算不算一个人,文章已经做了详尽的分析,相信看了文章的人也会得出结论。文章接下来的几节是关于老子思想理念形成的过程和历史上周王朝动乱的细节,以及老子在这之后为了思想疗伤而归隐老君山的猜测,和老子与孔子的历史性会面等等。可以看出,这篇散文,老师是耗费了很多心血写就的,而且是花了时间,研究考证了历史才形成的文字。不瞒老师说,对历史上的这位哲人我原本知之甚少,现在通过阅读这篇长文,我总算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了解了。感谢老师为看点带来这篇沉甸甸的佳作并倾情推荐。【编辑:兰花悠悠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426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兰花悠悠香        2020-04-19 15:06:58
  老师这篇文文虽然长达两万多字,读来却不见丝毫拖沓,而且这篇文字干净流畅,这不由人不感叹老师真是一位驾驭文字的高手。感谢老师给看点带来的精彩。
2 楼        文友:铁禾        2020-04-19 19:35:04
  具有学术性的文章,有意义,好文。
铁禾
3 楼        文友:荥阳家族        2020-04-20 10:19:05
  谢谢编辑老师的精彩点评!编安!
4 楼        文友:荥阳家族        2020-04-20 10:20:26
  谢谢文友铁禾老师的评论!祝文安!
5 楼        文友:陶桃        2020-04-20 19:26:59
  欣赏老师佳作,增长了很多见识。祝文丰春安!
6 楼        文友:荥阳家族        2020-04-21 10:54:29
  谢谢陶社长!能耐着性子看完拙作就已经很感幸运了!遥祝春安!
7 楼        文友:若海若蓝        2020-04-21 23:58:05
  老乡好,应该在楼层里回贴,感谢编和读者,不能另起高楼。写的真好!前几日,我一直醉着,有几个朋友从远方来,不亦乐乎!我还说,中国之现代,不读老子、孔子、庄子就是孙子,就是现代文盲!央视有句广告语,说的真好,豫见中国,河南老家!感谢先生为中国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会好好阅读的,有问题会和先生讨论的!祝你老身体安康,万事如意!
只码字,不管事,不问事,不惹事。
8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0-04-27 07:47:43
  恭喜获得精品,祝贺荥阳家族。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9 楼        文友:大地琴韵        2020-04-27 08:17:25
  恭贺佳作获得精品,祝贺郑老师!
10 楼        文友:闲云馆主        2020-06-03 12:34:28
  道家思想一直是中华民族思想的主流和源泉——
  
   而儒家只是继承了其中的一部分——
   即入世思想!
  
   所以,如果按照思想源流来讲,道家是主流,儒家是支流才对。
  
   可是现在有些人,却说儒家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又是什么
   正统思想——
  
   其实呢?只不过儒家善于把自己卖给封建统治者,而统治者呢,
   又觉得儒家方便利用而已!——方便他们一起去欺骗人民嘛!!
   所以,便封了一个儒家的正统虚名!
  
   而儒家呢?他们卖身上床,甘心沦为封建统治利用的工具而不以为耻,
   反以为荣!
  
   他们早以丧失追求真理者的立场——
  
   所以,终为子孙后代中的那些觉悟者所不耻……
  
   不就是一点高官厚禄吗?
  
  
   ——为了它,什么都可以出卖吗??
  
   这种人——终为子孙后代所唾弃!!
  
   ——切记!!!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